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是中国赓续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教育机构,素有“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之美誉。90多年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以“好学力行”为系(院)铭,立足本土、面向国际,始终与时代同行,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业界输送数百位媒体领军人物,为学界培养了近千名学术骨干、数十位新闻传播院院长。

复旦新闻,源深流长。1924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文版首译者、时任复旦大学国文部教授陈望道的倡议下,复旦新闻教育发轫。1929年,中国现代新闻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谢六逸先生作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第一位系主任,编织起了“记者的摇篮”。1941年,抗战烽火中,陈望道先生临危受命,成为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第三任系主任,带领师生坚持真理与正义,发挥民主“堡垒”作用,题写“好学力行”系铭。

人才培养,体系完整。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四个系,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平台。设有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新闻学(国际双学位)7个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包括新闻与传播(综合新闻)、财经新闻、新媒体传播、战略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5个方向;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3个专业方向。1999年,获批成立全国首家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目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1400余人。其中,本科生780余名、硕士生480余名、博士生160余名。学生总数中包含外国留学生360余名。在传播技术革命和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学院守正创新,循主流化、数字化、国际化之发展战略,致力于培养全媒体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师资队伍,人才荟萃。新闻学院现有全职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2人),副教授23人,讲师9人,行政管理人员30人。学院先后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3人,国家级人才项目获得者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5人。此外,还聘请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聘请50余位业界精英担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

学术研究,创新引领。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基础扎实丰厚,2001年传播学(二级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新闻学、传播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2015年进入上海市重点支持的高峰学科行列。新闻学院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史论、传播理论、城市传播、新媒体传播等研究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产生了一批国内领先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形成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学院拥有新闻学国家级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文化部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全球传播全媒体研究院等重要研究基地平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刊于1981年的《新闻大学》是国内创办最早的新闻传播学术刊物之一,在全国历届新闻传播学术期刊评选中名列前茅。  

立足中国,跻身世界。新闻学院历来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丹麦、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近40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新闻传播院校合作双学位项目;承担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丝绸之路”国家奖学金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重大需求。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位于上海市杨浦区,毗邻繁华的五角场商区。院区占地88亩,图书楼、办公楼、教学楼和综合楼等总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收藏和一流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


复旦大学新闻系60周年纪念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分志(1993)

复旦大学百年校庆新闻学院纪念册(2005)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80周年纪念册(1929-2009)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九十华诞大事记纪念册(192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