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如何回应国际互联网时代挑战?
2016年11月15日,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发现、重构和共享:国际互联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的30位院长和专家在论坛上发言,分享办学理念,介绍办学经验,分析办学困境,共商新闻与传播学科人才培养大计。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向与会来宾致欢迎辞。
本次论坛共包括三场主旨演讲,国内外专家对处在国际互联大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前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论坛主办方在谈及为何举办本次国际论坛时表示,当前时代正在发生的变化,都与传播有关,与社会有关,与未来有关,与传播人才培养有关,因而与新闻传播教育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界做的如何,如何去做,还可以怎样去做,至关重要。提高新闻传播教育的质量,很重要的就是和院长有关,与管理有关,与方向有关。新闻传播学院在坚守传承的同时,是否需要和怎样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传播人才?新闻传播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立性和交叉点在哪里?这些都是举办本次国际论坛的主要目的。
论坛上,多位院长提及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认为,当前新闻传播遇到范式转移、理论自洽和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应该对如何培养"为我所用"的人才等问题加以重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提出,新闻传播学院之所以存在是由于社会需要,他以这次美国大选暴露出的媒体问题为例,提出了当前全球化、互联网化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应该认真思考的多个问题。
大变局下,多位院长介绍了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中国项目主任章于炎介绍了密苏里新闻学院与苹果、ADOBE等公司合作建设媒体融合课程的模式,以及数据可视化、无人机新闻等创新课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张辉锋介绍了该院跨文化、跨媒体、跨学科人才的整体设计和具体项目,以及院企合作"未来传播学堂"的情况。台湾世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游梓翔介绍了该院八个专业课程的换"新"计划和即将建设的全媒体中心大楼的功能。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陈韬文则特别强调了新闻传播学科尤其需要重视对学生展开博雅教育。日本上智大学新闻学院院长Yoshihiro Oto介绍了该院小班制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情况。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了当前全球新闻传播教育"谁在教"、"教什么"等问题,并提出了个性化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多位院长还强调新闻教育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Denise Varney认为,大学的责任在于可持续地培养全球化人才,当前传播与政治联系更为紧密,新闻教育尤其要注意伦理道德的教育。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提出,新闻教育的责任不仅在于人才培养,还应包括对媒体的引领。他认为,海量的信息碎片化正剥夺着人们思考的空间,当今流行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这一口号,正是对品质新闻的讽刺。他认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需要由新闻传播教育来引导。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当前,媒体人的价值正在提升,新闻传播教育要更重视公共传播人才的培养。
会上,还有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十多所院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和专家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发表了灼见,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组织这场思想交流的盛宴和所有专家的分享表示感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前院长赵心树教授对演讲内容作了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