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唐俊 | 职称 | 教授 高级编辑 | 办公室 | 426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箱 | ||||
任教课程 | 核心课程:视听新闻生产、纪录片理论与实践 进阶课程:纪录片创作、融合直播实务、智能视频制作实务 | |||||
研究方向 | 视听传播、纪录片研究、媒介理论 | |||||
社会兼职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融媒体研究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理事 | |||||
科研成果 | 著作 | 《软实力视角下上海城市影像创新与对外形象传播》(文汇出版社,2024) 《万物皆媒:5G时代传媒应用与发展路径》(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研究》(文汇出版社,2018) 《财经专业报道概论》(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
论文 | 已在CSSCI、北大核心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2024)。近年代表性论文有: 《“无形无象之媒”:媒介延伸论的失灵及人类主体性重构》(传媒观察,2025年第9期); 《直接与间接:关于纪录片“索引性”的争议与思考》(电影艺术,2023年第2期); 《对媒介进化论的再认识:基于感知和权力的双重维度——兼论Web3.0媒介的平权结构》,新闻界,2023年第1期); 《新中国纪录片美学演变机制研究——基于媒介技术视角的考察》(新闻大学,2021年第11期); 《理解尼科尔斯:论述行模式纪录片的观念与合法性》(现代传播,2021年第10期); 《对VR纪录片“互动叙事”的冷思考——基于互动叙事学和媒介伦理视角》(中国电视,2021年第6期) 《揭示、间离、反思:细论反身模式纪录片的观念和手法》(现代传播,2020年第1期) | |||||
课题 | 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网络纪录片文化记忆话语建构及优化路径研究”(24BXW056,在研)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产业升级视域下中国纪录片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GD2307,以“优秀”等级结项);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专项课题“新时代上海城市影像创新与城市形象塑造研究”(2021XSL008,以“良好”等级结项); 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重大题材新媒体纪录片生产与传播创新研究”(GD2020,已结项); 部校共建复旦大学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系列项目“5G对中国传播生态影响研究”(已结项) 此外,主持完成多项赋能纪录片行业发展的横向课题 | |||||
获奖情况 | 曾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工作多年,有20多件参与主创的新闻和纪录片作品获得全国及省部级奖项。学术成果获奖主要有: 《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纪录片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思考》:第15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与网络视听艺术优秀理论文章(2024); 《直接与间接:关于纪录片“索引性”的争议与思考》: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16届“学会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023); 《关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学思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首届纪录片论文推选活动”最佳论文(2023); 《揭示、间离、反思:细论反身模式纪录片的观念和手法》: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14届“学会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2021); 《纪录片编辑室25周年回顾与思考》: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改革开放与广播电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评选一等奖(2018); 《论省级卫视新闻节目的三种竞争战略》: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决策研究类二等奖、第十九届上海新闻奖三等奖(2010);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第七届上海新闻论文奖二等奖(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