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宏观把脉,洞察未来:“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创新实践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03浏览次数:0

宏观把脉,洞察未来:“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创新实践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导语
2019年是上海解放70周年,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建院9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手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 “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创新实践高峰论坛”在6月1日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9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
 

WDCM上传图片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远东宏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曹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分别作为学校、业界、学院代表致辞。十位与传媒产业相关的重量级嘉宾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政府部委领导、经济界领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创新企业家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传媒产业的创新与实践。
 

WDCM上传图片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聘任仪式,以及中共杨浦区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建“5G 融媒体实验室”揭牌仪式也于当日同期举行。
 
产业洞察、行业前瞻
嘉宾共话传媒产业变迁
 

WDCM上传图片

 
活动现场,华人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黎瑞刚、上海市文创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强荧、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远东宏信民生与消费事业部总经理詹静、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SMG副总裁、第一财经CEO李蓉、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伟、芒果基金执行董事崔玮、远东宏信民生与消费事业部总经理助理付彬彬等十位嘉宾受邀发表主题演讲。
 
十位嘉宾根据自身对传媒产业的观察和研究,从各自擅长的领域出发对传媒行业进行宏观地把脉与前瞻,文娱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传媒产品创作的历史与变迁,技术资本加持下的媒体融合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影视产业走出去的政策创新等等。每一位演讲嘉宾都基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给与会的所有人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也在其中穿插主持了一场由马中骏、曹国伟、王长田共话“2019 年度传媒产业展望”的圆桌论坛。产业格局、生态环境、媒介形态……主持人与三位嘉宾用不同的纬度来洞察传媒产业的当下及未来。
 

WDCM上传图片

 
在本次论坛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时启动客座教授聘任仪式。黎瑞刚、曹国伟、王长田、吴晓波四位杰出校友受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米博华院长为黎瑞刚、曹国伟、王长田三位校友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吴晓波校友因有要务不能出席今天活动,将择日单独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
 
技术变革、行业交融
院部共建“5G融媒体实验室”
 
据主办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介绍,本次活动的举办是为学界、业界、部委机构等搭建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并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多种形式为专家、学者、部委领导等多方打造一个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交流探讨媒介融合发展态势,探索文娱产业趋势,洞察媒介资本走向,研讨传媒产业的学理性与系统性,共同推进中国传媒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搭建具有中国特色传媒理论体系和实践创新平台。
 

WDCM上传图片

 
活动当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中共杨浦区宣传部合作共建的“5G融媒体实验室”也于9点30分左右正式揭牌。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5G时代媒体行业跨界合作的全新模式,强化技术变革所引领的驱动创新,共同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以及5G技术在传媒领域应用的不断拓展。该“5G融媒体实验室”在未来将成为学界、业界合作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样本。
 
为了让在场的嘉宾感受到5G与新闻传播行业融合的魅力,“5G 新闻传播的应用场景”也于会议下午1时许正式发布。现场主持人能够同时与其他身处两个不同场景的记者和学生进行实时连接,5G直播展现出了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时,更高的分辨率,显著地体现出了其强大的功能。
 
前沿意识、全媒技能
全院探索传媒教育新转型
 
在新闻传播的技术创新之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也在不断探索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转型。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教育机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素有“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美誉,并在这90 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新传播革命的强劲冲击之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密切跟踪新传播技术和媒体融合的时代转型,积极响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新闻学院学生的培养方案上增添了《视觉传播》、《媒介融合》、《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等系列新媒体前沿的必修课程。此外,学院也与业界共建多个新媒体实验室,例如与澎湃新闻共建“数据未来实验室”,与今日头条合作创办“复旦-今日头条智媒先锋实验室”、与科大讯飞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等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正通过各类途径促进学界与业界资源的融合与贯通,着力培养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意识”与“新技能,为未来传媒产业培养更多更强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