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今日在复旦大学首发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27浏览次数:0

        千封信笺载师道,字字温情话春秋。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九十周年院庆即将到来之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退休教师叶春华教授与学生的书信选编《千封信笺载师道》于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6月26日,《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首发式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隆重举行。

        叶春华,1929 年出生,浙江黄岩人。1951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1955 年毕业即留校任教,前后40 年。曾任新闻系副主任、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等职务。1982 年以来,曾60 多次受聘担任全国好新闻评委会、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各类好新闻评委会的复评、定评委员与专家组负责人。著作有《报纸编辑》《新闻业务基础》《新闻采写编评》《新闻业务之核———新闻分析原理与应用》等。曾被《中国新闻年鉴》列为中国新闻界名人,获得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春华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任教四十余年来,与学生通信千余封,倾注了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他既铸就了《新闻编辑》等新闻传播学科教学经典,也在平日的生活里格外关注学生的成长,成为无数学子成长路上的伯乐。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在首发式上致辞。他表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直拥有尊师重道的深厚传统,《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一书的出版汇聚了叶老师毕生的心血及全院同仁、校友的共同努力。叶老师对国家一片赤诚,好学不倦、严谨治学,拥有高尚的师德情怀,值得所有师生学习。新闻学院也希望能够将尊师重道的传统和刻苦治学的态度传承下去,继续脚踏实地走好新闻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之路。

        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老系友,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追忆了与叶老师亦师亦兄的珍贵感情。他表示,多年来的书信往来是叶老师辛勤付出的深刻体现,叶老师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叶老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在教书与育人两条战线中身体力行,对学理与业务的兼顾一直激励着后辈们为成为“一专多能”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懈奋斗。

        时光流逝,时过境迁。这些发黄的信笺,却依然有温度、有亮点,吸引着阅读者的目光。回望叶春华老师一生桃李光阴,夫人连金禾讲述了书信选编辑和出版的历程。据介绍,叶春华老师把师生通信看作是师生交流和互动的一个重要途径;把师生通信作为增进师生情谊、建立师友情的一个重要载体;把通信当作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报社记者编辑、中学生等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座桥梁。在这次选编中,书信集也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版权,保证了书信的合情、合理与合法。随后,连金禾将《千封信笺载师道——叶春华与学生书信选》郑重赠予新闻学院。

        新闻系系友代表丁法章、陈加英、李蓉、张弘、刘耿以及复旦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言,追忆在新闻学院留下的浓厚师生情谊,表达对叶老师的深深敬意。首发式上,新闻学院研究生钱威丞、毛天婵作为学生代表,深情朗诵了四封书中叶春华老师与学生的温情书信。

        整整一千封,这是叶老师所有写给学生的信笺数目。

        文可载道,信亦载道。如果说,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主阵地,那么,信笺已然成叶春华教书育人的“第二课堂”。叶春华老师通过书信往来的方式为学生授业解惑,春风化雨、鼓励关怀都徜徉在细腻且朴实的文字中,为青年学子指引人生方向。书信在封尘岁月中会渐渐发黄变旧,但那些真挚情感和真知灼见永远不会褪色。如今,尽管叶老师不能再给学生写信了,但许多与他有过书信往来的学生,依旧惦念着他。信笺里的关怀与爱,从未消逝。

        据悉,2018年12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院区中庭举办了以“信笺载师道·书写家国情”为主题的叶春华老师师生书信展。展览展出了叶老师书信的部分手稿,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新闻学院“立德树人”的精神财富。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