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在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隆重举行。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党委书记 兼执行院长张涛甫,副院长陈建云、周葆华 、郑雯,党委副书记杨鹏、朱佳等领导老师,与2020级研究生新生一同参与了大会。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朱佳主持。
见面会正式开始之前,新生共同观看学院2020年迎新短片,让大家通过视频更快地了解复旦了解新院,也期许着新院的新生活。在庄严的国歌声中见面会正式开始。学院教师代表、复旦大学2020年 学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周葆华教授首先向新生寄语。他跟同学们分享了三点建议、感受,首先他勉励同学们要葆有一份宁静,不要因匆匆忙忙赶路,就遗忘了好好读书、好好研究、好好钻研的 幸福感。其次,多追求一些科学,“科学的核心是逻辑和证据,是理念与经验的缝合。科学意味着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直言。”再次,始终保持开放。研究生应当葆有一种面向世界、面向未 知、面向未来的敞开,始终保持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应有的好奇心,相互学习,永远年轻。
▲周葆华教授发言
新生代表也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初入学院的感受。2020级科硕班新生代表郑曼琳分享了三个“新”。第一个“新”,是新生,眼力新生犊,心源百炼钢。新生的力量在手中,新生的使命也在肩上 ;第二个“新”,是新院,复旦新闻馆创业九轶,弦歌不辍,作为“新”新院人应以前辈为榜样奋力耕行;第三个“新”,是新传,新闻一家传播天下,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裹挟下,葆有每一个新闻 人的正义和深情。
▲2020级科硕新生郑曼琳发言
2020级专硕班新生代表徐铭兼谈到了三点感受。一是使命与担当,青年学子要接过复旦新闻的精神火炬,坚持新闻理想;二是不易与珍惜,珍惜全面线下复学的不易,共做新时代新闻学院的追梦人 ;三是期盼与自信,“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这是对新生们的生动写照,也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热切期待和跃跃欲试。
▲2020级专硕新生徐铭兼发言
2020级博士班新生代表毛天婵分享了在新闻学院度过的这两年硕士学习的光阴带给她的启发与感受。她说道:博士生涯代表着一段重启的生活,这份重启,需要将个人的心灵与历史和未来同时激荡 ;需要找到自己的此心安处,也要勇敢突破自我的藩篱;将好学与力行作为自己人生的底色。
▲2020级博士新生毛天婵发言
在去年刚刚经历了学院创设90周年纪念的新闻学院当下正是名副其实的“90后”,新的一年学院整装出发,继往开来,继续奋进。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佳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学院为新生准备的迎新大礼 包以及新闻学院90周年文献展的情况。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涛甫老师、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鹏老师、副院长陈建云老师、周葆华老师和郑雯老师向新生代表赠送了学院的迎新纪念礼物。
▲学院领导向新生代表赠送纪念礼物
即将履任新闻学院客座教授的两位新闻传播业界的资深传媒人,敬一丹老师、秦朔老师也通过视频的方式为2020级新生送上了寄语和问候,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份更为珍贵的“心灵补给”大礼包。
随后,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鹏老师宣读了新任研究生辅导员名单,并为辅导员颁发聘书。
▲杨鹏副书记为新任研究生辅导员颁发聘书
最后,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寄语全体新生,米院长回顾了过去这八个月来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风风雨雨、惊心动魄。而正是一代青年人在这场战“疫”中“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让青春放射夺目 光彩”。米院长由此也对大家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一切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斗的中国人,才是我们敬佩的民族英雄。二是选择正确的方向。他勉励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和努力 要永远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同行,与文明进步同频,与奋斗进取同步。三是历练坚强的意志。米院长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但前提必须是要经历风吹雨打的考验,必须具备迎难 而上的品格,必须锤炼更加富有担当的钢筋铁骨,自信而乐观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和困难。
▲米博华院长讲话
▲米博华院长为研究生新生
上爱国主义教育课
闪烁着理想光辉的复旦大学校歌在蔡冠深报告厅缓缓响起,每一个音符、每一节乐章都饱含着新生同学对未来的期望,对“好学力行”传统的赓续,对新闻人底色的坚守。在新闻学院全体师生的齐 声高唱校歌中,2020级研究生新生见面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学院师生合唱复旦大学校歌
2020年是继往开来的一年,全民战疫,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路不断奋进。在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重要节点上,新闻学院迎来了两百多位研究生新生。相信在未来 的学习生活中,新闻学子们将以复旦新闻人的光荣身份,秉持术业理想,扛起如山责任,放射青春光彩,在海阔天空中互相点亮,在星海里一起闪耀前方的路。
文字丨戴笑凡
图片丨王懿
编辑丨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