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纪念宁树藩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1-03浏览次数:0

WDCM上传图片

10月30日上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纪念宁树藩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原主席、新闻学院教授秦绍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解超,复旦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葛庆华,宁树藩先生之女宁晨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陆晔等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先后主持座谈会。
 
人物志
宁树藩(1920.10.2—2016.3.6),安徽青阳人。著名新闻学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资料室主任、《新闻大学》编委,校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宁树藩教授长于中国近代新闻史论研究,编著了多部中国新闻史经典著作。他延续了复旦新闻学研究史论结合的一脉传统,在重视“论从史出”、治史要详细地占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还要前进一步,从史料中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2016年3月6日,宁树藩先生于上海辞世。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焦扬指出,宁树藩先生是我国新闻学界的泰斗、著名的新闻史学家、上海社科大师、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是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的复旦人。正因为有宁树藩先生这样的大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一代代接力传承,才有了复旦新闻的今天。
 
焦扬表示,宁树藩先生的一生,是严谨治学、纯粹向学的一生,是求新不止、求索不倦的一生,是乐为人梯、教泽绵长的一生。他的学识与风范、人品和功业,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颂敬仰、继承发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宁老的学术思想,学习弘扬他的崇高精神,从宁老的治学之道和高尚师德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学校事业、推动新闻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WDCM上传图片

焦扬强调,今天的新闻学院,在党政班子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发展势头良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要筑牢根与魂,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新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育人铸魂,继续当好课程思政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卓越人才。要铺好桥与路,抢抓发展机遇,依托部校共建机制,按照出人才、出成果、出思想、出功能的要求,加快建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新闻传播学科,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贡献关键性力量,产出卓越成果。要贯通天与地,始终面向国家和上海新闻宣传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在媒体融合、舆论引导、网络空间治理、国际传播等方面提升咨政能级,作出卓越贡献。
 

WDCM上传图片

秦绍德在发言中追忆恩师的学术人生,从“求真”“务实”两个方面集中探讨了宁先生的学术精神。他提到,宁先生挂在嘴上最多的就是“规律“二字,“规律”更是贯穿宁先生学术的主线,将自己心无旁骛地投身于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宁先生从不把研究作为敲门砖,他一生投身科研,不为名利。作为宁老的学生,弘扬他的学术精神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WDCM上传图片

解超在发言中指出,宁树藩先生在长期的学术育人生涯中,鞠躬尽瘁、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矢志报国,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新闻学教学研究事业。宁老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景仰与缅怀,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并发扬光大。
 

WDCM上传图片

葛庆华表示,宁树藩先生是学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楷模,尽管离开世人已有三年余载,但先生的高尚品格和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多党合作事业的贡献,永远值得怀念。
 

WDCM上传图片

宁树藩先生的女儿宁晨云表达了对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组织策划本次纪念活动的感谢。她分享了宁老为了科研,辗转前往重庆北碚借阅资料的故事。在讲述中也几度哽咽,她提到,“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在他去世三年多后能够与大家共同缅怀父亲,这对我和母亲都是极大的安慰。”
 

WDCM上传图片

黄瑚回忆起其本科求学时,宁先生在《名记者研究》课堂上讲授课业的小事。他表示,宁先生对学术研究充满着爱与激情,他的治学风范可以用“认真、严谨”这两个词来总结。他也甘作园丁,悉心指导学生,愿化春雨育桃李。
 

WDCM上传图片

陆晔是宁树藩先生指导的博士,她深情分享了读书时期与宁树藩先生相处的点滴往事,表达了对宁老的尊敬与缅怀,表示“自己永远都还是宁先生的学生”。她回忆道,每次拜访宁老师,都有说不完的学术话题。从宁先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学术史可以构成生命史”。
 

WDCM上传图片

米博华作总结发言,他颂扬了宁树藩先生作为学者的大家风范和优秀品格。他指出,在当下社会,宁树藩先生忠于学术、潜心治学的精神尤为可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需当发扬以宁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与风骨,需当热爱国家、忠于学术,为中国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张涛甫
先后主持本次座谈会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教师工作部部长陈玉刚、校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侯体健、文汇报首席记者单颖文、宁树藩先生部分亲友、新闻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师生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WDCM上传图片

座谈会的间隙,与会人员还一同参观了“纪念宁树藩先生诞辰100周年主题展”。
 

WDCM上传图片

女儿宁晨云眼中的父亲
 

WDCM上传图片

有学生忆及我父亲的时候说,宁老师说话很急,写文章很慢。的确如此。父亲治学严谨,极其注重史料的收集,秉持“言必有据”的原则,常独自乘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上海东北角的复旦大学到西南角的徐家汇藏书楼寻找旧书文献。每次走过路过旧书店、旧书摊,他也一定不会错过,必定要去转转,看看能不能淘到什么“宝”。他出差到外地开会,也要到当地图书馆找资料。每找到一份重要学术资料,他都会高兴半天。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候。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晚年时期的宁树藩先生
 
我为这次活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也引起了许多回忆。在一大堆东西里,我发现几份1985年他去重庆、武汉等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介绍信。很有意思的是,在一张皱巴巴的信纸上写着从住地到北碚图书馆的公交换乘路线。这也侧面反映80年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想做点事情,就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一摞摞纸张中,相当一部分是大小不一的复印件,都是民国时期的报刊杂志,还有很多不允许翻拍、复印而只能手抄的手抄件,很多资料来自四面方。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图1宁树藩毕业证照片;图2宁树藩与夫人合照;

图3宁树藩先生珍贵手稿;

图4宁树藩先生少年时期所写的诗
 
父亲是一个亲切随和的人。记得他经常把研究生叫到家里来上课,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上世纪八十年代,登门受业的学生常在宁家布置好桌椅、烧上一壶开水,在学习之余一起品尝他喜爱的安徽茶。培养了学生,也培养出了一批茶客。如果他因公事外出,几位学生就留在家里继续讨论,事毕自觉把屋子收拾整齐,再锁门离开。
 

WDCM上传图片

他把学生和学术看得很重,却把荣誉看得很轻。晚年,他获颁“范敬宜新闻教育奖”、新闻传播学国家学会奖“卓越学术奖”和“终身成就奖”等许多重量级奖项,对此他欣然接受,也淡然处之。父亲总是笑呵呵的。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他是典型的知足常乐。即使年事已高,他却仍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以至于家政阿姨总说,宁老师怎么这么卖力啦,就像人家考大学一样!正是凭借这份钻研精神,父亲晚年仍笔耕不辍,作出了《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等重要学术成就。
 

WDCM上传图片

宁树藩先生与学生在一起
 
(部分文字来自微信公号“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