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院党委书记张涛甫讲授专题党课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0

  10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涛甫教授在蔡冠深报告厅面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青扬团校成员和本研新生开展了一堂以“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为题的专题党课。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本次党课在学院406和502教室开设了两个分会场,总计近300名学生参加。

  课程分为四个板块展开,分别为“在大时代中确立自己的位置”“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术业专攻,好学力行”和“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从时代洪流、专业领域到自我成长的方方面面为同学们点亮了定盘星、方向灯。

WDCM上传图片

  张涛甫教授认为,组织存在的价值不是在它本身,而是在于人。在大时代中原子化的“小我”,只有“入群”才能确立自己的位置,让人生实现更大的意义。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扬团校的成员们,应该有在党组织中发挥自我价值,为党组织创造价值的觉悟。对于当下出现的青年人“空心”“内卷”现象,他提出,青年人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五年、十年后国家和社会要被交到青年手中,青年必须提前做好思想、知识、能力上的准备,不能‘等、靠、要’,更不能只是活在绩点里。如果只是暂时苟且在绩点里,是不能成为‘国之大者’的。”

WDCM上传图片

  说到这里,张涛甫教授用几款爆款主旋律影视作品,展示了在特殊年代青年是如何担当重任、追寻信仰的。回到我们的时代,张涛甫教授提出,“时代是一个超大、超复杂的存在”,“我们注定是远行客”。因此,青年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处理好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从自己出发,延伸认知半径,从而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唯一的,都应该各有各的精彩;但是现在却被统计学的标准、世俗的成功学而‘格式化’了。学校应该是纯净的,是学术的净土;年轻人应该在最好的年纪做些什么。”通过引用卢新宁的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张涛甫教授强调了在青春年华里,青年应该谨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要有理想、信念、专注、确定性,要与精致的利己主义告别。

WDCM上传图片

  从专业角度,张涛甫教授提到新闻学院的学生应该以专业的方式、专业的能力对社会做出贡献。当前互联网流量化的时代使得原有的信息壁垒被打破,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流量化、口水化。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通过阅读经典、参与专业实践等学习活动,提高专业能力,打造专业护城河,努力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在党课的最后,张涛甫教授再次强调“人生的第一颗纽扣不能扣错”。张涛甫教授引用马克思“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的名言,鼓励同学们要在客观和主观的互动中矫正自己的站位,形成与现实的强链接,拒绝“思维内卷”,胸怀“国之大者”,真正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不负专业。

  在听讲过程中,同学们认真汲取着党课知识,时而抬手拍照,时而低头记笔记,希望能更好地把握党课内容。在分会场中,虽然党课以线上转播方式进行,但同学们仍然专注地跟着讲述的节奏,用心做着记录。

WDCM上传图片

  “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在毕业之后也许会淡忘,但是价值观的教育、新闻行业的判断不会被忘记。”这堂专题党课的意义也在于此,它向同学们强调了信念、理想、价值观以及专业能力的重要性,解答了同学们心中的不少困惑,点亮了年轻学子的心灯。

听他们说

  (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

  雷磊

  今天,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张涛甫老师在蔡冠深报告厅为我们上了一堂具有丰富意义的新生专题党课,从找准时代位置、坚定理想信念、专攻术业学习、增强自我认识四个层面对我们提出了殷切希望。课上,他先以马云和任正非为例,生动地讲述了如何处理好自我与时代的关系;又以精致利己主义和绩点困境为切入口,提醒大家要选择艰苦但有益的“引体向上”,而非舒服却无益的“随波逐流”;张书记还建议我们应当学会对知识“垃圾分类”,阅读经典,从而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听完讲座后,我愈发坚定了成为一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诸多不足,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可以像张书记所说的那样:择智而从,择善如流,努力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

  余忆

  “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这铿锵有力的十二个字在我脑中盘旋、回响。在这个大而复杂的时代,我们要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张涛甫老师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在一个表象的世界,我们很多时候的认知可能都只是表象,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去努力地认知这个世界,去突破那些表象,探索表象之下的真理,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一名学生,我们也要树立高远的理想,将党和人民放在心中,坚决不让自己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未来的四年中,不单单只去追求绩点,更要让自己有所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在未来的人生中把握好舍与得,时常认识自我,反省自身。

  (新闻学院2021级本科生)

  方佳雯

  这次专题党课可以说是为我向党组织靠拢的路途点亮了定盘星、方向灯。张涛甫教授“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的主题,让我从三个宏观角度审视了当下青年的处境与责任、定位与未来。当代青年应在秉持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延伸认知的半径,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也应该谨记心中的理想信念,保持专注和确定性;更应该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成为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通过党课的学习,我更明确地理解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更加坚定了加入党组织、更好地担负起时代重任的决心。

  (新闻学院2021级科硕)

  马壮锦

  今天听取了张涛甫老师的主题党课,对张老师提到的“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的观点感同身受。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确立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方向才是关键。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应该不局限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利己主义的幸福,而是要做到超越小我,追求大我,为实现全社会全人类的进步去奋斗,在党组织中追求自我,去实现更大的价值。

  (新闻学院2021级科硕)

  简丹丹

  听完张老师的党课,获益匪浅。无论是在滚滚潮流中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自我定位,还是心有所信的方能行远,亦或是专攻术业的好学力行,娓娓道来中教会了我们如何才能认识自我、成就自我;谆谆教诲里也向我们阐释了作为一名“新”青年,应如何“莫负时代,莫负青春,莫负专业。”我想,带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将自我的价值实现与时代相勾连,运用系统的专业所学脚踏实地地去践行“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的角色定位,方能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国之大者”。秋日里,晚风阔朗,夕阳温柔,能习得此“课”,足够充盈。

  (新闻学院2021级科硕)

  覃琳嫣

  今日张涛甫老师有关专注与人生选择的论述触动了我。当草根化的媒介和杂乱的声音不断涌入,当手机将大学课堂的宁静破坏,我们怎么守住内心,保持学习的专注度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时常在思考未来之航向,不由得在生存、爱好、社群等价值之间抉择,内心颇不平静。涛甫老师的话推动了我的思考,也许专注于现在才能把握未来。也许收入、环境、稳定性会影响我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但找到自我存在的基点和立身之处才是第一要义。身为新闻学院的学子,看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时我仍然心头一震,这提醒我,不忘初心,不负理想,活出自己生命的底色。

  (新闻学院2021级科硕)

  张力菲

  听了涛甫老师的党课,我深刻意识到了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所谓“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本科期间的我尚且懵懂而不知未来的道路,但现在的我进入了研究生阶段,正应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不负青春年华,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我也应该养成学习的习惯,无论出于人生的哪一阶段,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这个世界,分辨黑白,在这个随波逐流的骚动年代里保持一份赤诚的初心。

  (新闻学院2021级专硕)

  曾咏祺

  张涛甫老师通过几大方面给我们阐述了求学的意义,他反复强调,绩点有其存在的必要,但绝不是我们学习生活的主要目标,我们应该从自己出发,延伸认知半径,在知识的象牙塔里潜心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并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去改造世界。同时,张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同学们,要能够耐下心来去学习枯燥的知识,勇于拒绝舒适、停滞的生活状态。这让我对自己现有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深刻反省,我们不应被绩点的漩涡所裹挟,而应保持对知识纯粹的热情,打造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努力内化硬核知识,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

  (新闻学院2021级专硕)

  吕京笏

  这堂党课平易近人却意蕴悠长,为我带来了很多关于“小和大”“短与长”两个维度的思量。只有沉入时代腹地、融入时代大潮,拒绝精致利己,才能实现“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静下心来、扎下根去,耐得住寂寞,不被短线的利弊诱惑,潜心向学、完善自我,追求长线的成长。这两个维度也是彼此观照的,作为新闻学子,我们既要砥砺求知,又要树立以家国为己任的价值志趣;既要培养著文之妙手,又要锤炼担道之铁肩。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胸怀“国之大者”,不负时代重托!

  文字丨方佳雯

  图片丨方佳雯、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