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
策划创业大赛
2021年10月24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北京正大中心举行。本届大赛以“大变局·双循环——探寻中国品牌的公关之路”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含港、澳)及海外地区162所高校的1303个团队报名参赛,经三轮评选,共352个团队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62个、二等奖126个、三等奖164个,另有491个团队获大赛优秀奖。
根据赛制,62支全国一等奖团队还需参加半决赛进行进一步评选。在半决赛中,我院两个团队都以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出线,进入16强,角逐总决赛金银铜奖。经过激烈争夺,本次大赛共有3个团队获得金奖,5个团队获得银奖,8个团队获得铜奖。
其中,我院的参赛团队“刚好一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和总决赛金奖;“胶原旦白”荣获全国一等奖和总决赛银奖。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主办,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八届。大赛以“探索实验、创新分享、发现人才、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高公共关系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展现大学生公关能力、搭建产学研平台、发现公关人才。
在往届的比赛中,我院参赛团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019年“双黄蛋”团队、“三山来迟”团队、“酸菜鱼”团队以及“5Hz发电公司”团队获得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其中,陆昊辉、郭子彧等5位同学组成的“5Hz发电公司”团队夺得总决赛银奖!
2017年温婷茵,李智琳等5位同学组成的“旦壳儿STUDIO”团队夺得第六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和总决赛银奖!
青出于蓝,今年我院参赛团队再得喜报!
刚好一队
01 项目团队
指导老师 :王迪
参赛队员:罗钧文、周萧燕、张子浩、方颖
02 项目内容介绍
《共生——自然堂20周年整合营销策划案》由新闻学院王迪老师指导。作品基于“大变局·双循环”的背景,拆解国货品牌自然堂的品牌愿景,洞察目标人群,为自然堂确立了“自然共生,有迹可循”的二十周年主题。通过多层次整合营销方案,帮助自然堂实现“以喜马拉雅为品牌基因,成为以科技为导向的、数字驱动增长的年轻化国民品牌”品牌目标。团队最终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和总决赛金奖!
03 成员感想
“刚好一队”成员方颖、2020级广告学研究生:
首先,感谢王迪老师对我们作品的倾情指导,从选题到构思,从修改到完成,王老师尽心尽力地参与到我们作品的每一个环节,甚至为我们考虑到了比赛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指点迷思,纠正方向,我们受益匪浅。
从5月20日的第一次讨论,到10月24日的总决赛,近5个月的比赛周期里,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为这次作品的完成付出了很多。为了完善我们的作品方案,一步步靠近目标,我们曾经深夜仍在新闻学院的长凳上修改讨论,在三号湾广场上边吹着冷风边排练练习。已经无法统计我们的作品方案修改过多少次,这其中虽然充满辛苦,但更多的是快乐与满足,我们也在每一次交流与沟通中,获得了珍贵的友谊。
今天的中国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也正向“中国品牌”发生转变。作为复旦学子,为国货注入中国品牌基因,讲好中国的品牌故事,应当是我们的方向与责任。参加这次大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将会继续关注中国和中国品牌的发展,希望能在不久的未来,能为中国品牌的崛起积极作为,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胶原旦白
01 项目团队
指导老师 :王迪
参赛队员:丁辰琦、黄璨、卞凯玥、于佩瑶、张文翰
02 项目内容介绍
《侠之玫者,瑰在无畏——美素小玫瑰系列公关传播方案》由新闻学院王迪老师指导。作品围绕公关大赛“大变局·双循环——探寻中国品牌的公关之路”的主题,为伽蓝集团旗下美素品牌新推出的小玫瑰蜜养淡纹系列产品策划公关传播方案。项目团队抓住美素品牌自身的国货基因以及玫瑰在中国的本根寓意,结合当下目标消费者Z世代焦虑的现状,用“破旧立新”的逻辑,以打破传统对于玫瑰的妩媚印象、弘扬中国玫瑰的独立、无畏为引,将美素小玫瑰蜜养淡纹系列产品的淡化皱纹功效和抚平Z世代的内心伤痕的作用巧妙结合,以“侠之玫者,瑰在无畏”向新时代年轻消费者传达品牌和产品的态度。团队最终在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和总决赛银奖!
03 成员感想
“胶原旦白”组长丁辰琦、2018级广告学本科生:
公关大赛的case我们是从上个学期开始做的,前前后后忙活了快五个月。首先要感谢王迪老师的用心指导,从解题分析到方向把握,从创意概念到美工设计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很幸运能遇上这样关心同学又负责任的好老师。
队里的同学都是18级广告系的。在最早定选题和方向的时候也是很迷茫的,做出一个“面面俱到”的方案对同学们来说不算很难,但是做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传播方案却不是易事。我还记得那天在屠图孵化室讨论出来“东方玫瑰”的元概念的时候,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满足。从自身出发,作为z世代年轻人我们不太喜欢说教式的宣传策略;作为消费主义狂潮中被驯化过的顾客,也不太容易被表面的产品功效打动。我们从玫瑰概念入手,挖掘深藏在产品原料背后的文化概念,向内从东方文化入手打造本土化的产品理念。同时组内同学注重逻辑推导,独特元概念出发、产品功效和产品理念的接合、宣传到销售的转化,三步走铺开传播策略。回头来看初版的策划案觉得非常稚嫩,但是在很多个屠图夜晚很多次激烈的讨论中打磨成了还算满意的模样。
最后感谢自己在每一个焦头烂额的夜晚都选择了“再坚持一下吧”。
“胶原旦白”成员黄璨,2018级广告学本科生:
在报名参赛时,也没有想过我们能够在众多优秀的参赛者中突围进入总决赛。这份荣誉得益于所有小组成员的努力和王迪老师的悉心指导,感谢所有小组成员和老师。
这次比赛的战线拉得很长,从夏天到冬天,团队一起在屠海鸣图书馆一起呆了不知多少个周末,一直到图书馆关门,又继续转移阵地在107“奋战”。从早八点的新院到凌晨两点的邯郸路,我们在新院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讨论的身影。我总感觉我们是一个很“叛逆”的队,五个个性都很强的人聚在了一起,我们会质疑品牌的命题要求、会为了主题选择而争吵、会因为一个活动细节反复斟酌。幸运的是,我们的心都是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在努力,也正是意见的交流和碰撞才迸射出了创意火花。